山西王阎锡山的妹妹,没来得及跟哥哥逃去台湾,她的下场如何?

发布日期:2024-02-11 0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93

1949年,阎锡山离开山西,妹妹阎慧卿未能同去,留下终生遗憾。

这年3月,在接到李宗仁的电报之后,阎锡山这位山西王动身前往南京。负责贴身照顾他衣食住行的五姑娘,却被他留在了太原城中。

深受兄长信任的妹妹为何没能与之一同离去?五姑娘的下场又是如何?

在山西,“五姑娘”几乎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。相比之下,她的真实姓名阎慧卿,存在感就没有那么高了。

她是阎锡山的堂妹,是父亲生下的第五个女儿,人称五姑娘,比堂兄小了足足27岁,和堂兄关系匪浅。

山西人都知道战争年代的山西王阎锡山,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他的各项事迹。在所有讲述阎锡山故事的民间传说或者影视作品当中,阎慧卿都是一个不能不被提及的人物。

有人在民间各种流言蜚语的影响之下,对这对堂兄妹的相处状态做了些阴暗的揣测,认为他们两个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。

还有人将阎慧卿塑造为一个垂帘听政般的人物,言之凿凿地讲述她私自干涉军政大事的故事。

可实际上,这些说法,这些评判,都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撑。要想了解真实的阎慧卿,还得从他们的身边人那里找到答案。

阎锡山生前的秘书李蓼源先生,就在自己晚年时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中否认了所有不实传言,也向大众还原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五姑娘。

“她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主妇型的妇女,不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。”在故人的回忆当中,她的形象,更偏向于传统的中国妇女。

她是一个集幸运和悲情于一生的女性,因为堂兄而享受了普通女性无法享受的资源,也因为堂兄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
阎锡山掌管山西时,在家乡河边村办起了一座女子学校。作为阎锡山的堂妹,阎慧卿自然能够自由地享受校园生活,学着识文断字,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姑娘。

她不似传统家庭的女孩儿一般大字不识一个,但也不像闻名四方的才女那样满腹诗情。她只能算是粗通文墨,能够看看书,读读报纸,简单写上几个字。

由于和山西省长之间的亲缘关系,她说亲的门槛自然也比平常人更高。乡野村夫,那是断断不能入她法眼的。

她的第一任丈夫曲佩环,是个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,后来还担任过纺织厂的经理,也算青年才俊。若两人能携手一生,她应该能够过的幸福。

可遗憾的是,曲佩环英年早逝,她成了个寡妇。

第二段婚姻,对她来说是人生中不痛不痒的插曲,因为她和完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,两人貌合神离,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。

他们的相处模式非常新颖,有点像现代社会的开放式关系,你有你的解语佳人,我有我的蓝颜知己,谁也别骂谁不知羞耻。

没有感情作为纽带,这段婚姻注定不会长久,分道扬镳也是他们必然的结果。接连两次的破裂的婚姻,让阎慧卿的感情世界变得有些灰暗。

正所谓情场失意,事业得意,在结束了一段并不健康的婚姻关系后,她迎来了人生的新体验。所谓事业,其实就是照顾堂兄阎锡山的饮食起居。

20多岁的年龄差,让两人的关系既是兄妹,又像父女。对于这个善解人意又聪明少言的堂妹,阎锡山十分宽容,有时甚至算得上纵容。

没人敢从正在吃饭的他手中夺下碗筷,但五妹妹可以。没人敢自由进出他的卧室,但五妹妹的出入却不受限制。没人敢在他大发雷霆时触霉头,但五妹妹却总能让他平复下来。

他们颠覆了传统的兄妹相处状态,堂兄反而更依赖妹妹一些。开始贴身照顾阎锡山之后,阎慧卿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怎样的转变?

1949年,山西王阎锡山的妹妹,却没能与哥哥一同离开,以至于下场凄惨。

这对兄妹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

阎慧卿是个聪明人,非常懂得察言观色,平时从不多话,但开口必能说到点子上,尤其是能说到阎锡山的心坎上。

1940年4月,阎锡山把第二战区司令部搬到了山西南坡村。这里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,是众多候选地点中最让他满意的地方。

可是搬来之后,他才突然意识到南坡村这个名字太不吉利。南村,谐音难存,若是一语成谶,只怕后果他承担不起。

出于名字寓意的考虑,他想搬到其他地方,但那又得大费一番周折。况且,其他地方的条件未必有南坡村这么好。

思来想去,就因为一个名字的问题,阎锡山愁眉不展,心事重重,旁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解。

就在这时,阎慧卿走上前来,对兄长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
如果把南坡村的名字改为克难坡,那这寓意不就发生了完全的转变么。克难坡,象征着他们在抗日征程中一定能够克难攻坚,步步取胜,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。

而且司令部驻地及其周边的一些自然村落,也能被叫做克难城,正好与克难坡相互呼应,既不突兀,又朗朗上口。

逢凶化吉,遇难成祥,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象征意义。阎锡山果然因为这番话而喜笑颜开,把心重重的放回了肚子里。

他还命人把公历1940年改成克难年,看样子对堂妹的建议十分满意。

阎慧卿这一手轻松掌握阎锡山情绪开关的本事,实在是令其他人叹为观止。

自从克难坡这个新名字诞生之后,山西王本人果然是神清气爽,不管处理什么工作都干劲十足,睡眠好了,胃口也大开,吃起饭来倒让厨师忧心不已。

虽然状态出奇的好,但他毕竟已经不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,进食过多难免伤身。别的工作人员了解他的脾气,不敢多劝,唯恐惹他生气,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。

就连最受阎锡山宠爱的如夫人,在控制山西王饮食这项任务上也是收效甚微。

他们的相处模式,就是最典型的旧社会男女的相处模式,男人是女人的天,女人不能对男人的生活多加置喙。

因此,尽管如夫人十分担心,她也不敢过分唠叨,害怕惹得阎锡山不痛快,令自己失了赖以生存的宠爱。

这个时候,只有五姑娘能当大任。

她可不怕堂兄生气,只要发现阎锡山暴饮暴食,不听劝告,她就会毫不犹豫的夺下对方手中的碗筷,命令勤务兵赶紧端走。

一来二去,她简直成了后勤人员心中的神。能让阎锡山这样的人听话,可不就是神么。

五妹妹进退有度,知冷知热,做事果断,从不拖泥带水,这样的性格让阎锡山非常欣赏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,他对这位堂妹的依赖也越来越多。

有时候就连晚上睡觉,他也得看到阎慧卿在一旁陪着才能安心。

兄妹二人的感情,也在朝夕相处之中越来越深厚。阎锡山对五妹妹十分信任,还让她挂了不少重要的职。

对于天下大事,五姑娘并没有什么讨论的热情和欲望,更不想效仿古今女政客,投身于政治的汪洋大海之中。

她只想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,照顾堂兄的生活和身体,安安稳稳的在太原城中度过一生。

那些抛头露面的事情,她虽然不得不做,但从来不费心思考。别人给她准备了什么稿子,需要她讲什么样的宣言,她就完完整整的念出来,仅此而已。

所以在阎锡山的秘书眼中,她才会是一位家庭主妇型的妇女。

在如夫人去世之后,阎锡山的一应生活大小事务全部都由她来负责。挑剔的山西王,早已经习惯了她的照顾。

然而,1949年,在接到李宗仁邀请前往南京商谈大使的电报之后,阎锡山却选择独自前往,没有带上阎慧卿。为什么这时候就不念及亲情了呢?

1949年,吃饭睡觉都无微不至的妹妹,竟被阎锡山逃跑时留在太原。

被留下来的阎慧卿,又会有怎样的人生结局?

离开山西之前,阎锡山叮嘱自己的心腹,少则三五天,多则小半月,只要和平商谈有了结果,他马上就会从南京返回。

当时解放军正在和山西武装部队进行激烈的较量,为了稳定军心,他特意留下了自己最信任的、能够代表自己形象的五妹妹。

只要五姑娘还在太原城里,士兵们就不担心山西王一去不复返,军心自然也就不会涣散。

说到底,此时此刻,阎慧卿这个与他关系亲厚的堂妹,已然成为了他的政治工具。

不知阎慧卿本人是否能够明白堂兄举动背后的深意,就算明白,她大概也心甘情愿地留守在后方,代替兄长完成坐镇一方的任务。

阎锡山离开太原之后不久,解放军进攻太原的战役便打响了。

由于进出城的路线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封锁,太原城中的物资补给主要便于依靠空投。

听到飞机在上空盘旋的声音时,苦苦等待的阎慧卿总是会双眼一亮。这个声音可能代表着新的物资又被送来了,也可能代表着她的堂兄回来了。

有一次听到声音后,她十分焦急的从屋子里跑出来,用望远镜观察了很久很久。她的等待,换来的是阎锡山的杳无音信,是山西王的一去不复返。

虽然阎锡山因为这一行为而饱受嘲讽和抨击,但李蓼源先生在一篇文章当中却为他澄清了相关事实。

他曾试图从南京返回太原,可是第四野战军高射炮部队封锁了太原的天空,所有从外部而来的飞机都无法在太原机场降落。这一消息,堵死了他回家的路。

虽然不能回去,但他还是遥遥掌控着太原的局势。遇到大事,阎慧卿和同样留守在太原的代省长梁化之都会给他打电话。

说起来,这二人其实是情人关系。在阎慧卿还没有结束第二段婚姻时,他们就已经有了亲密的往来。

1949年4月21日,二人在与阎锡山的通话中,都不约而同地表露出了人与城市共存亡的决心。

若是守不住太原,他们便会以死明志,绝不与共产党的军队相见。阎锡山鼓励他们:“成功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,成仁是自己的收获。”

在旁观者看来。这句话其实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。但是梁化之和阎慧卿却深有感触,像是被洗脑那样,决意以身殉城。

4月24日,解放太原的战役进入了总攻阶段,解放军20多万人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攻入城中,城中军队的防线也是岌岌可危,摇摇欲坠。

眼看着大势已去,梁化之和阎慧卿决定自尽,携手共赴黄泉。

离去之前,由梁化之代笔,五姑娘给她的兄长发去了最后一封绝笔电报,上面写:“妹虽女流,死志已决。目睹玉碎,岂敢瓦全?”

相传,阎锡山在接到这封电报之后,泪流满面,悲痛到难以自抑。

发完电报之后,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,在解放军的震天的喊叫中,五姑娘和她的情人双双服毒自尽。

不知道在生命完全流逝之前的最后一刻,她会想些什么,是否会回忆起与堂兄相处的那些温馨时刻,是否会回忆当初机场告别之时的一幕幕情景。

那一别,就是这对兄妹的永别。后来的阎锡山去了台湾,阎慧卿则永远留在了太原城中。

卫士遵照他们生前的叮嘱,往他们的尸体上泼了汽油,将这两人一同烧成了灰烬。那捧灰也算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了。

新中国成立之后,当地人将他们二人合葬在太原东门外的一片荒地里。五姑娘生前没有做过大奸大恶之事,这也是民众的一些善念。

作为最受阎锡山信任的堂妹,她在生前虽不至于一呼百应,但地位确实极高。也正是因为这特别的身份和地位,她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。

五姑娘的形象曾经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妖魔化,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论述,她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。